(记者/张立民)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学博士、心内科主任朱成刚凭借其参与并取得的科研项目成果“PCSK9的表达调控与药物影响的基础研究”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朱成刚博士在医学科研领域持续卓越贡献的肯定,也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
朱成刚博士作为心内科领域的杰出青年科学家,长期以来深耕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成果斐然。在此次获奖的项目中,他深入探讨了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药物影响。PCSK9作为胆固醇代谢和心血管健康中的关键蛋白酶,其研究对于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开发新型降脂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不仅揭示了PCSK9在胆固醇代谢中的核心作用,更为PCSK9抑制剂这一新型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据了解,朱成刚博士的科研成就远不止于此。在此之前,他还曾参与完成“炎症标志物在冠状动脉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项目,该项目荣获了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展现了他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此外,他还参与了“C-反应蛋白在中国冠状动脉疾病人群中应用价值研究”项目,该项目在2015年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进一步体现出他在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厚学术功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主任介绍,我院心内科主任朱成刚与院内医学专家开展的“PCSK9的表达调控与药物影响的基础研究”项目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寻找有效的降脂药物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PCSK9抑制剂通过抑制PCSK9的功能,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策略。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更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朱成刚博士在此次获奖中再次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深厚的学识。他表示,将继续秉承“团结、开拓、奉献、创新”的科研精神,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事业的发展,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作为北京地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奖项,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此次朱成刚博士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领域的强劲实力和巨大潜力。我们期待未来朱成刚博士能够继续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力量。